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說到性價比的話題,其實關注點在兩頭,一頭是質量,一頭就是價格。也正是從這兩點出發,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高和國民走出國門的便捷,一段時間以來,各種海外代購相關的新聞不絕于耳,從早期的化妝品、奢侈品再到鬧出軒然大波的奶粉,而現在焦點落在了去香港買藥。
看看這兩天的媒體報道:人民日報說:病人赴港買藥一年省12萬,自發組織帶藥聯盟;香港大公報的觀察是:內地香港特效藥相差近萬元,深圳涌現赴港帶藥族;中國青年報的調查則是:內地客為何熱衷香港買藥,原裝進口價格低。
媒體分析說,赴港帶藥熱的興起有多重因素,比如治病急需,而內地沒有的;比如很多進口藥到內地后更換了名稱和包裝,心理不踏實,更想買原版的;還有更相信香港的藥品監管,寧肯到香港買內地出產的名藥比如同仁堂系列的等等,而在這種種原因當中,同樣劑量的進口藥,內地和香港藥品的價格差是重要的因素。價格差,差到什么程度?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