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六月十八日電新加坡消息:此間《聯合早報》十八日報道,新加坡越來越多的中藥進口商轉成為中藥生產廠家。目前新加坡市面上所售賣的中成藥中,有兩成是本地制造,達二千多種。 新加坡中國醫藥保健品商會會長李長沙說,先輩不辭勞苦,披荊斬棘,使傳統中藥能在東南亞落地生根,新加坡還維持了相當長久的中藥集散區域中心地位。
但隨著時代變遷,直接貿易成為不可抗拒的潮流,新加坡轉口貿易的重要性逐漸削弱。不少中藥進口商也開始進行中藥生產,并朝向取得“優良藥品生產規范”證書的目標邁進。在現有三十幾家中藥制造廠商中,約有十家獲得“優良藥品生產規范”的資格。
李長沙說:“我希望這些中藥生產商能把握政府提供‘新加坡品牌’的客觀環境,把新加坡生產的中藥推向寬闊的國際舞臺,讓先輩艱辛開創的中藥事業,能繼續像朝陽般地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原做中藥進口生意的全連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從二OO一年起在本地制藥,如今已生產超過百種中藥,其中過半獲本地中醫師采用。
公司總裁王邦炮表示,代理中國中成藥的生意做了幾年,感覺發展的空間不大。在中國南京中醫藥學院碩士畢業和任教多年的朱文駿加盟公司后,公司開始考慮自己制藥。這幾年公司生產了上百種中藥,每年有上百萬元的營業額,成績還算讓人滿意。
一九九四年移居新加坡的朱文駿說,因為氣候關系,從中國進口的中成藥不一定適合新加坡人,而且不能控制質量。用適合本地人的處方,來生產適合本地人服用的中成藥,會更有針對性、更有效。
朱文駿說,新加坡是熱帶雨林氣候,患風濕病的人不少。加上生活條件好,經常吃大魚大肉等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因此容易患上富貴病如痛風、心血管并糖尿玻他們生產的藥是專為治療這幾種新加坡常見病而開的特別處方,所以特別見效。
李長沙說,根據資料顯示,中國向新加坡出口的為制制造中藥用的“提取物”金額,從前年的四百九十五萬新元增加到去年的五百七十六萬新元,增幅達百分之十六點四。其他如中藥材、保健品的進口都分別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三點四和二十九點七,唯獨中成藥進口減少百分之一點四。這說明新加坡自己生產中成藥的比重增加!餐辍
。ㄖ袊侣劸W )
|